结果全天下的人全都下巴掉一地,全都被齐国的大手笔震晕,齐国没有另立燕王,反而全面占领了燕国,大有一口将燕国吞下的架势。
这一举动震惊了世人,此前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吞并另一个大国的先例,各国对其他大国的惯例,都是只削弱不灭国,否则秦国早就被魏国灭了。
或许应该是齐宣王和匡章没有沟通好的缘故吧,匡章只想替齐国在燕国捞一把就走,压根就没有想到齐宣王胃口这么大,竟然想要一口吞下燕国。于是齐国的军队,在匡章的有意纵然下,如同鬼子进村,该干的不该干的全都干了。
为此,燕国的人纷纷醒悟,一边向其他五国求援,一边在燕国之内到处串联,试图驱赶齐国,不想请神容易送神难,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回天乏力,全被齐国镇压下去。
齐国如此给力,一时间吓傻了其他五国,和齐国敌对且接壤的赵魏韩楚四国最先反应过来,一同在赵国邯郸会盟,赵魏韩三国在齐国的边境驻扎重兵,试图武力干涉,给齐国施加压力,企图让齐国立下一位燕王,从燕国撤军。
面对各国的威胁,尤其是实力比自己还强的盟友楚国的威胁,齐宣王害怕了。
为了这事齐宣王特意去请教孟子,没错,就是孔孟中的孟子。
结果孟子说了一段话:“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地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,就是商王汤。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···”
因为孟子前半段的话,给了齐宣王极大的启发,于是一时间信心爆满,拒绝其他国家的干涉,出兵和赵魏韩对峙,在燕国驻扎重兵,表示齐国有能力有信心吞并燕国。
这件事过后,齐楚的联盟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。
齐楚关系的破裂,最倒霉的还是屈原,虽然和齐国结盟的事情,是楚国上下一致决定的,但是和齐国结盟的大臣,却是屈原。
因为这件事,几乎所有的大臣全都说屈原把楚国卖了,楚国遭到齐国的欺骗,因此负责内政外交的左徒屈原,被楚王调为三闾大夫,去管理楚国的王室贵族。
燕国那边的转机很快就出现了,被齐国从东北两面包围的赵国,见齐国铁了心要吞下燕国,赵武灵王想出一个办法,先是和秦国结交,缓和双方的关系,然后从韩国接回燕国的公子,力推公子职为燕王,这个公子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燕昭王。
当然这时候公子职还只是一个燕国在韩国的人质,连燕王都不是。但是他有一个身份,那就是他的母亲是秦王的女儿,他是秦王的亲外甥。如此一来,秦国迅速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担心受怕者,变成了局中人。
秦王一见赵国要力挺自己的外甥做燕王,公子职哭着喊着叫外公,想要当孙子抱秦国的大腿。秦王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,可以同时收获燕国的支持和打击齐国的嚣张气焰,立即举双手赞成,决定和赵魏韩三国结盟,出兵攻打齐国。
但是秦国要想出兵齐国,先要解决一个后患,那就是依然和齐国结盟的楚国,楚国不从前线撤军,秦国不敢出兵攻齐,免得被抄了后路。
此时楚国已经对齐国很不满,自己出兵和秦国硬拼,以一己之力抗下了秦国的压力,只得到一块曲地,而齐国轻松的吞下了燕国。
这收获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啊,楚国心中不平衡。
而且齐国吞下燕国后,实力一跃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,论威胁程度,远远超过了秦国,赵魏韩楚宋越直面齐国庞大的压力,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齐国。
齐国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,吸引了天下的仇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