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若琏静静的看着沈浪和周遇吉在崇祯面前达成了三月之约,自己也是亲历者之一。
只是他不明白,陛下今天把自己召来所为何事,难道就为了见证这两人的三月之约?可这和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有何关系?
正想着,崇祯看了过来,说道:“李大人,沈大人希望锦衣卫也能一起训练,让锦衣卫能发挥更强的军事作用,李大人以为如何?”
人老成精的李若琏知道,崇祯这样问,说明已经是同意了沈浪的意见,自己答应也得答应,不答应也得答应。
当然,他的心里是想答应的,因为这对锦衣卫没有坏处,这进一步表明陛下对锦衣卫的重视。
锦衣卫能够发挥的作用越大,以后的权限就会越大,身为指挥使,他没有理由不答应。
于是,李若琏直接道:“锦衣卫听从陛下一切差遣。”
崇祯高兴的点点头道:“甚好,那这三月之内,李大人所率锦衣卫也一切听从沈大人训练之法,望李大人与沈大人精诚合作。”
沈浪和李若琏再次应是。
而李若琏和周遇吉二人皆是心中大动,他们看到了陛下对这沈浪的极尽宠信。
李若琏还好一些,毕竟他之前和沈浪有所接触,也进行了合作,知道了沈浪的一些能力,并非昏庸之辈。
可周遇吉对沈浪几乎是一无所知,仅仅知道沈浪是王承恩的义子,而且是刚知道不久。
看这情景,不知这三月之约是否可信,万一这沈浪通过这所谓的三月之期使出什么奸诈手段也未可知。
周遇吉的心中,不免生起各种担忧。
可没有办法,陛下明显非常信任这沈浪,现在连李若琏都答应了这沈浪的要求,自己反对也无用,反而落人口实,只能默默接受。
京师中的防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沈浪也知道想通过眼下的手段将鼠疫扑灭,那基本不可能,但减缓扩散,肯定是有一些效果的。
只要熬过下半年,尽量的少死一些人,少给京师造成一些创伤,就是胜利。
到明年,这场规模庞大的鼠疫就会消失,正史中就是如此。
防疫的工作沈浪该做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,京师暂时没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负责,沈浪便准备出城练兵了,毕竟这三月之期他可不是信口开河的。
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五日一早,沈浪、周遇吉、李若琏三人各率着一队人马一起出了京师。
跟在周遇吉身后的是他带来的几百亲兵,跟在李若琏身后的,则是几百锦衣卫,而跟在沈浪身后的,也有几百人。
这是崇祯为沈浪特意从御马监为数不多的兵力中抽调的精兵,最大的军官是队长,目的是让沈浪自己任命军官,从而更好的控制这几百人。
周遇吉和李若琏骑马,沈浪坐着马车,这让他立即决定,自己也要学会骑马了,不然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兵将军?
千余人的队伍护送着一辆辆马车、牛车等各种物资缓缓而行。
这些物资中,就有八千支燧发枪,其中五千支是长枪,三千支是短枪。
而周遇吉的麾下,号称是八千,其实七千五都不到。
沈浪准备给五千人配发长枪,这是步兵,另外两千多人配发短枪和马刀,这是骑兵。
军队的驻地在京师西南方向三十里左右的一处荒废的村落中。
这个村落的位置很好,幽静闲适,西面和南面都有几座小山,村口外面还有潺潺河流经过,周围还有大量田地可供耕种。
原本这里应该是男耕女织,与世无争的安身立命之地。
可在周遇吉的军队抵达这前,这里就已经没人,成了荒废的村落。
像这样的村落,大明还有很多很多。
为何没人?因为仅仅这个村落,就先后两次遭遇建虏的肆虐,男女青壮被掳走,老弱病残则被杀害。
而侥幸逃过一劫的人,又屡屡遭遇土匪袭扰。
渐渐的,这片悠然的土地,便没人敢来长住了,只有偶尔经过的行商、游医、僧侣才会进到里面歇歇脚,也就这般荒废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