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去往皖城的路上,孙权主动与鲁肃谈起了近来在皖城发生的一切。
自从孙翊回吴后,担任庐江郡守一职的孙权就一直兢兢业业,丝毫不敢懈怠。
但有时候忙碌之余他也想找个说话的人,虽然吕范同在皖城,但是他主要负责军务,而且除了有公务,他一般是不会找孙权的。
孙权因为年少的事,在看到吕范时还是会有点犯怵,怕他一会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,上书孙翊参自己一本—这种事,他又不是没干过。
所以在得知鲁肃来时,他挺开心的。
鲁肃智谋不凡,孙策在时就多加称赞过。他来了,除了可以与自己谈话外,还能为自己参赞政务,避免自己因为经验不足处理错政事。
所以一路上,他很主动的告知鲁肃目前庐江的情形。
而鲁肃在进入庐江郡后,一路上昼伏夜出的,很多情报他都不知道。就连孙翊月初时,率军回吴讨伐山越也是刚刚才知道的。因此对于孙权的主动告知,他很感兴趣。
情报,是一切谋略的基础。
在孙权谈到他被孙翊表为庐江太守后,鲁肃只是拱手朝孙权祝贺,言道,“仲谋终于可以一展所长了。”
孙权又谈到孙翊发布屯田令后,许多流民蜂拥而来,庐江的人口一下子就充实了不少,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加着。
并跟鲁肃说道,他如今主要负责的就是这项政务,安抚流民,屯垦荒田。
鲁肃点点头,这项政令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江东的国力,的确是良策。
只是中原曹操早已经实施屯田,就是在他的家乡东城,屯田户就已经有数万户,虽是良策,也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的地方。
不过知道了这事,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路上,那么多流民迁徙来皖城了。
可是突然之间,鲁肃想起一路上看到的那浩浩荡荡的流民队伍,他敏锐的察觉到哪里不对。
怎么会这么多,中原也有屯田呀。
他马上问起了孙翊颁布的屯田令的内容。
孙权身为庐江郡的一把手,早就把孙版屯田令的内容记个烂熟,他便一点一点的告知了鲁肃。
鲁肃越听眉头越皱。
天下奇士往往能在同样的事务中,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事。毫不疑问,鲁肃就是这种人。
他赶忙问孙权道,“君侯临走前,可对明府吩咐了什么吗?”
鲁肃的语气颇为焦急,孙权不解,难道是这屯田令有何不妥?
孙权回想了下,回答鲁肃道,“君侯临走前一日,曾对本府说过一句话。”
孙权简略的将那句话说了出来,“西面不足虑,北面必多慎。”
一听这话,鲁肃再联想到那屯田令中的内容,鲁肃心中大喊一声糟了。
吴侯这是动了北进之念了。
可是现在不是北进的好时机。
想到这的鲁肃,本来与孙权并排牵马而行的他,立刻翻身上马。
他在马上对孙权拱手拜道,“如今形态紧急,吾要立刻往吴县一行。吾之族人还望明府好生看顾了。”
孙权诧异,他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城墙,这都要进城了,怎么这时候就要立马往吴县一行了。
刚才不是还说要先安顿好族人吗?
孙权就要劝住鲁肃,鲁肃却急不可耐的调转马头,他狠狠用马鞭抽了下胯下马匹,马匹吃痛之下,急速得朝南方而去。
孙权的话还没说出口,鲁肃已经渐行渐远。
孙权此刻心中十分懊恼:鲁君,我本来还想在饮宴时,榻上问你治庐之策呢。
想到这,孙权心下叹息,他又转身看向了身后那数百双眼睛,那数百双眼睛中全都表露出一个意思—我要休息。
两方之间面面相觑了一会,
最后孙权又重重叹息了下。
...
鲁肃在驾马往江东而去的路上,心中一直反复着一个念头。
欲成帝王之业,必先图帝王之基。曹操之帝王之基在河北,孙氏之帝王之基在荆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