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利这番回答是表明了不想和自己有太多瓜葛,想到这点,太史慈的心里又沉了沉。
就在太史慈心中思虑甚多的时候,谷利已经领着太史慈,来到位于吴侯府西侧的校场内。
来到校场外围后,太史慈一眼就看到了正位于校场中,搭弓射箭的孙翊。
孙翊一身戎装,正聚精会神的瞄准着五十步之外的箭靶。
谷利让太史慈先在校场外等候,而他先行进入校场禀报孙翊。
谷利来到孙翊身旁,待孙翊射出一箭后,见那箭正中靶心,谷利立马夸赞道,“君侯神射!”
孙翊闻言笑了笑,说道,“比起大兄的八十步中靶,孤还差的很。”
孙翊将自己和孙策相比,这种话谷利不敢插嘴。
他掏出怀中的手帕为孙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而后提醒道,“君侯,折冲中郎将已经带到了。”
孙翊听到谷利这么说,他往校场外看去,就看到一位美须髯,身长八尺的男子正在等候着。
孙翊想来这人便是太史慈了,这可是他前世十分喜爱的一位武将。
因此他露出和煦的笑容,朝着不远处的太史慈招呼道,“子义快些过来。”
太史慈看到孙翊的召唤,来到孙翊身边,朝孙翊拜道,“慈拜见君侯。”
孙翊一把握住了太史慈的手,笑着说道,“孤日前召你回吴本想立时召见,但回吴之后政务繁忙,实在脱不开身。
今日要不是张公休沐,孤也难得有时间休息可以来这校场一娱。”
“正好借此时机,孤于校场内召见你。”
孙翊是君,太史慈是臣,别说晚些召见,就是彻底将其闲置,太史慈也得受着,孙翊本不需要对太史慈解释。
但如今孙翊特地对太史慈解释,这种行为是孙翊在表示对太史慈的看重,这让太史慈心中一暖。
他心中的那些担忧也减少了不少,他再度向孙翊一拜道,“君侯日理万机还在挂念臣下,臣下感恩莫名。”
孙翊听了之后笑道,“卿为我孙家镇守西境抵御刘磐,有卿在,刘磐小儿再不敢东窥,此等功劳,孤一直记在心中。”
孙翊说完后,想起太史慈是有名的神射手。
当初平定豫章后,孙策大宴群臣,让一众武将展示射术。为了活跃气氛,孙策先行试射,八十步外中靶,并言明若有超越此成绩者,将胯下骏马赠之。
诸将情绪高涨,但就连一向被誉为军中弓马第一的韩当,也只“勉强”射中七十步之外的箭靶。
结果太史慈一上场来了个百步穿杨,震惊四座,引得群臣纷纷侧目。
孙策见此喜笑颜开,赏赐了太史慈不少金银,并如约将胯下骏马赠之。
孙翊是知道这件往事的,前世他只听过百步穿杨的传说,如今他想亲自见识一下。
于是他便将手中的弓递与太史慈,言道,“听闻子义有百步穿杨的美名,孤今日想观之。子义若能再现昔日绝技,孤今日就送卿一桩大功业。”
太史慈闻言大喜,孙翊口中所言赠他一番大功业令其喜不自胜,他马上言道,“唯。”
太史慈正要接过孙翊手中的弓,但他却突然言道,“君侯的弓并不适合下臣。”
太史慈此言一出,孙翊眉头拧起,谷利一脸叹息。
太史慈见孙翊脸色不豫的样子,突然想到了什么,脸色微变,立马低头告罪。
太史慈的本意是孙翊的弓强度不够,孙翊这把弓五十步中靶绰绰有余,但要想射中百步之外的,至少要两石以上的强弓的。
但他的话听起来却有另一番意思—孙翊以君主之尊递弓给他,他却说这把弓不适合自己。
这不是会让有心人认为,他认为孙翊用的弓配不上他吗?
孙翊在刚听到太史慈如此说时,也差点这么以为,但随即就想清了其中关窍。
不过这时君臣之间,已没有方才的那副融洽的气氛,有些冷场了。
孙翊虽然知道太史慈的本意,但他是君主,这时总不好亲自为太史慈开脱。
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谷利,谷利见状了然,他出来为太史慈开脱道,“人臣岂可逾越用人主之弓,中郎将所言甚是也。”
谷利此言一出,太史慈诧异,他怎么会为自己开脱了。
但他随即想明白,恐怕这是孙翊之意,想明白这,太史慈心中感动异常。
孙翊听了谷利此言后,复笑道,“善,子义谨记人臣本分,孤心甚佳。”
孙翊的这句话已经为太史慈的刚才所为盖棺定论。
有这句话在,太史慈方才的那番言语就算传出去了,也不会引起众臣弹劾。
孙翊收起自己的弓,对太史慈言道,“校场旁有一武库,其中何等强弓皆有,子义可亲自前去挑选中意的。”
太史慈听后恭敬应道,“唯。”
说完太史慈就离开了校场,前往武库挑选良弓去了。
在太史慈走后,谷利来到孙翊身旁对其说起了,太史慈刚刚私下问他的话。
孙翊听后只是一笑,他复又拿出一只利箭搭弓,瞄准了五十步外的箭靶,然后说道,
“天下英才无数,每人品性各是不同,欲驾驭群英,必先有包容群性之心。”
“子义性情如此,无妨。”
说完后,孙翊松开搭箭的手,一只利箭飞啸而出,正中五十步之外的箭靶靶心。
这又引得谷利一声夸赞。